江苏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学习资料 2021-03-18 248

高一历史考试前大家除了要复习好历史知识点,还要掌握住考试题型和相关的做题经验,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应对高一历史考试,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江苏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在考前多利用这些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②曲柄锄和大镰出现;③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3.下图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俯瞰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 王家大院红门堡门前小广场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遗迹 B.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生产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5.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6.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7.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1920—1936年均增长(%)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说明1920—1936年间

A.民族企业发展遇到重大挫折 B.官僚资本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D.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8.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9.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汽车工业放异彩,半年制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

10.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

C.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

11.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①都给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③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④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3.16世纪初,意人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赴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 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西、葡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作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

A.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 B.在工农业等领域广泛存在

C.使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 D.有力延缓了大危机的爆发

16.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17.1932年,罗斯福说:“什么是衡产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你知道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美国出现“新经济”

19.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集权专制

20.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一年后,却出现了“无产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局面。带来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反革命暴动被平定 B.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整风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21.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22.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23.在国际金融问题上进行协商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协助成员国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边支付制度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贸组织

24.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A.亚太地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联盟

25.2010年4月20日开始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由此有人又开始怀疑甚至反对全球化。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2010年5月参加了由3万多人在首都举行的反对全球化浪潮的游行示威。那么,你反对全球化浪潮的理由是

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②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等原因,常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发达国家把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到墨西哥,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④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引发生态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8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去年暑假,小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西安、洛阳二地旅游考察活动。在参观过程中同行的游客经常就一些历史事物表达自已的看法,议论纷纷。下列是其中几位游客的说法:

游客A:“我一直以为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候才发展起来的,原来在汉代甚至还要早,这里已经蛮热闹的了。还有呵,小时侯常看到农民一手拿着鞭子赶牛,一手扶着曲辕犁在水稻田里耕地。原来这种技术在汉代已经出现了。我想当时人们的冶铁水平肯定也很高。”

游客B:“这么早出现的耕作技术居然一直沿用到现代,更新实在太慢了。我认为这主要与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关。

材料二: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汉、宋时期的两位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甲(汉朝商人):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到长安后。我发现长安城中 “夜市”比较繁华,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东市和西市,甚为不便。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乙(宋朝商人):我在汴河沿岸经营一家酒楼,生意红火,每天晚上打烊很迟,因而影响了隔壁住户的休息。他们几次将我告上衙门,但我都赢得了官司,因为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商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农民。

请回答:

(1) 小明听了上述游客的话后,帮他们指出并纠正了几个说法不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你游客的说法不妥之处在哪里?(3分)

(2)依据材料,找出上述甲、乙两位同学的阐述中四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并说明你的理由。(12分)

2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两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成员的老照片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的生活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照片拍摄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照片反映出人们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历史原因。(4分)

28.(15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 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有何特点?(4分)

(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新生产方式的实质是什么?(3分)

(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主要特点?(2分)

(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

29.(12分)大国崛起、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同时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

(2)探究学习:

主题: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连接为一体”的影响。(8分)

成果展现形式:完成两张表格

表格1:

探究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的影响

①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以及其在欧美和亚洲的扩展

②途径

③物质条件

④联结纽带

⑤重要保障

⑥基本准则

表格2:

探究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 “世界连接为一体”的影响

①根本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途径

③科技成果

④生产组织形式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27.(8分)

(1)民国初期(或答辛亥革命后)(2分)

(2)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观念发生着变化;妇女地位在变化、中西文化开始冲突碰撞。(2分)

(3)辛亥革命后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西学东渐规模的扩大、新式教育的出现及西方思想的文化传入的影响等,促使中国人的社会习俗悄悄地发生着变化(4分)

28、(15分)

(1)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分)

探究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 “世界连接为一体”的影响

①根本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途径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③科技成果 内燃机创制和使用,远洋轮船、飞机等使用,无线电报、电话等发明

④生产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大企业或公司等)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江苏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在做题中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水平,想要获取更多的历史试题请查阅学大教育网。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题 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宁波市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 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真题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题整理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题 下一条: 高一历史下册期末备考模拟真题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